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金融智库
  • 金融智库
    推动普惠金融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场景应用和业态嵌入
    来源:   时间:2020/3/27 16:33:50   编辑:宁波市金融业联合会   浏览次数:1297    

    文|朱友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宁波落实“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的交卷之年。面对年初突来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宁波广大中小企业转型与金融市场发展将受到不小的影响,传统的货物贸易、粗放型制造、底层加工等业态已经面临新年挑战压力。

    基于此反思,这也可能是一次行业大浪淘沙、或者让许多企业痛定思痛、迫切革新的机遇。这段期间,除了央行、财政部等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银保监会《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央行上海总部《关于全力支持疫情防控、配合做好金融服务和应急保障的通知》相关政策外,中国移动、阿里、腾讯、百度等龙头企业和丁香医生、优酷等独角兽企业也采用了大数据分析图谱、在线健康保险、在线捐款、公益基金、在线免费视频课程等结合数字科技和金融媒介的方式。既极大提高全国民众自发抗击疫情供应物资的效率和统一性,更稳定提供业务,丰富民众在家的生活、工作安排,同时配合保障了交易支付等金融安全。因此,宁波银行、美康生物等众多宁波知名企业在奉献爱心的同时,更应抓住宁波创建全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等良好时机,加大研发投入,引领行业因势利导、扭转不利形势,推动普惠金融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场景应用和业态嵌入,实现“十四五”的开局突破。

    普惠金融概念来源于英文“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是联合国系统率先在宣传2005小额信贷年时广泛运用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指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而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原先是中国小额信贷发展促进网络)最早将这个概念引进国内,逐步得到全国认同推广。近年来,宁波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正逐渐建成与“数字宁波”“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相适应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形成支持制造强市、服务民营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多元金融借给体系,实现多层次融资、数字支付、风险防控和金融普及教育等“全覆盖”目标。这充分体现着宁波夯实自身基础,敏锐结合新兴科技,走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差异化创新道路。

    以宁波现行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看,据行业公开数据汇总分析,2019年宁波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有升,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将近4000亿元,全年完成工业投资821.8亿元,规上企业实现利润超1200亿元。其中,宁波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62.2亿元,同比增长12.7%,高于规上工业增速6.3个百分点。“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统计口径中,电子信息产业完成增加值453.4亿元,同比增长16.7%。核心产业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规模首破2000亿元,集成电路、光学电子两大细分产业双双实现20%以上增速;数字化转型升级加速,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项目5400余个,新增工业机器人2700余台,新竣工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项目28个,上云企业数突破7万余家,数字经济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到3.2%以上;新动能加快培育,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谋划推进,“5G+工业互联网”项目启动试点,引进华为鲲鹏产业生态园、腾讯云启等一批头部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15家。软件产业也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达到819.03亿元,同比增长25.1%,增速居于全国、全省前列等。

    由此可见,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引领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主引擎,而金融支持功不可没,也呈现着更为广阔的行业场景结合需求。同时,在央行、发改委、财政部等五部委《浙江省宁波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宁波将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提高金融服务方面的关键作用,建设更高水平的普惠金融体系,更好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这不仅在宏观上要求银行业、保险业、基金业等传统借贷融资的力量加大和渠道拓宽,更是在微观上推动金融科技认知和金融服务理念的深层次改革,即希望从原先被支付宝、微信红包等冲击的被动竞争局面中走向结合宁波跨境电商、制造业供应链金融、大数据资产化等时代红利的主动性出击。

    目前,虽然国内在金融科技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也要看到,金融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有所缺乏,各类市场主体在科技能力、创新动力、人才队伍等方面相对失衡;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促使金融业务边界逐渐模糊,金融风险传导突破时空限制,给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市场监管等方面带来新挑战。为此,央行在去年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共包括27项主要任务,既针对了金融与经济科技发展的深度融合,也体现出金融自身的科技化改革决心。根据前文分析,宁波的产业门类和实业基础较为全面,而数年坚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已经在软件业、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等特色产业渐呈亮色,更需尽快落实普惠金融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场景应用和业态嵌入,对《金融科技发展规划》部分领域保持领跑优势。

    按照普惠金融方案的实施要求,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5G、数字货币DECP、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在宁波的逐步应用,脸部识别支付、超市无人刷码、无柜员银行等新兴应用已渐渐被广大民众接受,反之也一步步促使宁波金融各界加快节奏。例如在这次抗击疫情中,银行依靠大数据技术和风控体系,能够采取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等灵活方法。而因为各地居民减少外出和到柜台办理业务,多家中小银行也在通过线上渠道力推智能存款产品抢占市场,受到了不少客户群体的便利赞许。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宁波发展金融与数字经济的深度相融已然有了良好的实施基础和场景对象。

    一者,宁波的“最多跑一次”“亩均论英雄”、产科金教融合等一系列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政策组合效果显著。这次抗击疫情中,在物理空间人流、物流、现金流大幅下降时,例如无人机巡查、机器人送餐、空中课堂、云医院等智慧应用技术在配置社会资源和企业发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像新型肺炎实时动态地图大数据系统、“甬上云校”、移动微法院、宁波第二医院“5G热力成像体温检测”系统、鄞州塘溪镇隔离点“天翼看家”、镇海区建筑工地“大数据”、宁海县“网上村庄”等,充分体现了宁波数字新业态的活跃动力。在2020年更应将加大工业投资力度,推动数字经济提速发展,滚动实施“双百工程”和“增资扩产”工程,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并建立集成电路“材料-芯片-整机-应用”产业体系,加快“5G+AI+工业互联网+安全”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推广。

    同时,从媒体讯息反映,目前疫情对消费金融行业短期带来影响,刚需的消费从线下向线上转移,预计线上消费金融将呈现增长,行业长期向好趋势不变。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已在充分利用AI、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突围。例如马上金融启动“云呼叫中心”办公机制,在系统监控下移动办公;招联金融启用约5000个招联智能机器人进行服务,覆盖对客户提醒等多场景服务;中邮消费金融及时暂停人工现场催收,全面启动智能机器人远程催收等。这里也存在着不少宁波企业届和技术届能够深入参与的蓝海市场与业务渠道。

    为此,宁波发展普惠金融,宜提升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成功率,鼓励更多中小企业主敢于、勇于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更好助推“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225”外贸双万亿行动等宁波重大战略增效。也要激发银行机构普惠服务潜力,设立证券、保险、金融租赁等机构,推广各类债权股权融资产品,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真正在宁波享受到普惠红利。to B的智能制造、to C的消费金融,则成为宁波普惠金融产生实际价值和民生效益的两大抓手,其中对不同场景、业态的无缝嵌入,就给各金融业单位和相关业界提出更高要求。

    二者,充分发挥好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首个”优势,打好特色牌和亮点牌。这次抗击疫情中,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为全国医护人员设立“健康保障金”,如果医护人员在抗击疫情中不幸感染新型冠状肺炎,确诊后可申请10万保障金,不幸因病身故者可申请50万保障金。而丁香园联动安盛保险、腾讯旗下微保,共同推出一款针对新型肺炎的“医护保”,为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专属风险保障,参与疫情工作的医护人员都可免费领取。其速度之快、辐射之广,主要是依托各自大数据科技平台,为宁波的金融保险行业发展新路提供了好案例。

    宁波不但要做到“开展各类保险创新,推出更多‘支小支农’产品”等,而且急需加快、加深对开展数字经济和前沿科技领域的保险创新和政策设计。这是宁波创新建设金融生态示范区、争创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的一项特色工作,也是践行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一次显著实践,借助政策杠杆撬动金融保险的“市场化”,有助于大力发挥金融保险“润滑剂”作用,帮助数字经济企业防范风险,开拓市场,助推金融企业和实体企业携手共进,提升宁波企业开发前沿科技的容错机制能力。例如,宁波保税区与宁波诺丁汉大学、创业邦公司合作建立了金融科技(区块链)产业园和宁波首家区块链实验室,紧密解决贸易报税、物流单据、产品溯源、产业金融、货运保险等专业,切口很吻合,属于基本自身应用。但是,如果可以再进一步与宁波云医院等结合,将区块链技术开发应用在电子云病历、“DNA银行”等前沿领域上,将个人所有权数据、医院医疗科研数据、医药公司商用数据、政府公共管理数据四方面接通,实现大数据资产的交易闭环,那么宁波在全国就可以率先实现“大数据金融化”的样板经验。

    三者,助力文商体旅深度融合,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普惠金融与数字经济带来的双重便捷,凸显宁波“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的惠民福利。虽是目前生活花费主流,但宁波文化产业和数字消费“酒香也怕巷子深”,很期待宁波蕴育出更“醇香”的消费新亮点。宏观上,宁波发挥数字金融优势,将加大县域及农村地区移动支付受理环境改造力度,扩大民生领域电子支付交易量,推进移动支付示范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还将通过现代数字技术提升银行风控水平,强化普惠金融信息安全、推广“天罗地网”监测防控系统应用,亦打造数字金融教育平台,向公众展开移动化、趣味化、常态化金融宣教。

    微观上的应用场景就更为广泛,且受众可操作性强。首先,从消费行为角度看,宁波应积极培育文化消费类头部企业和消费集群,增强老百姓与游客的消费体验感,以更好地将“人流”和“产品流”转化为“现金流”。再者,需加强消费者对宁波文化品牌的情感连接性和金融快捷性,试用银行支持结算的新技术电子虚拟客票,打造新的文化地标。宁波文商体旅仍存在大量信息孤岛,而金融科技的翅膀能让文化产业、数字消费有更大增值空间。比如,一家开在商场的舞蹈机构,通过大数据、人脸识别等科技手段,记录小朋友、家长的行为轨迹,作为商场引流项目,同时将家庭消费成员、消费支付方式、连续消费年限、衍生消费品等的数据,更可以被商场用于调控相应店铺的营业时间,并打造具有独特消费注意力的社群,形成一个闭环,引导宁波出现“共享商铺”“共享店员”的新业态等。

    甚者,目前阿里巴巴是国内拥有区块链技术专利最多的大型企业,而工商银行则是拥有区块链技术专利最多的金融机构,其中大多指向了消费者应用的科技创新,都已为行业带来了先试先行的福音。区块链技术有着多中心化、不能被篡改和复制、智能合约等特点应用,这既宜用于增加文创IP的品牌溢价,完善银行贷款的质押品数据链,甚至是产生新的文创权益信贷模式,还大大提升宁波文化消费企业运营思路,促成“数字资产产品化”向“数字资产证券化”的顺利过渡。宁波首创的知识产权质押风险池在去年正式运营,同时宁波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已投企业智轩物联网通过鄞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子风险池的担保,获得杭州银行90万元贷款,这也标志着天使引导基金首笔知识产权“投贷联动”业务正式落地,开创了宁波科技金融“股权投资+专利质押担保”的合作新模式。因此,以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扎实基础和政策利好,建议宁波积极探索“金融+科技+文创”的新路径,尽快收获下一个互联网产业趋势红利。



    】【打印】【关闭】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推动普惠金融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场景应用和业态嵌入——宁波市金融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