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金融智库
  • 金融智库
    现代金融体系视角下的普惠金融发展
    来源:   时间:2021/1/12 15:19:19   编辑:宁波市金融业联合会   浏览次数:1652    

    文丨石豪骞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型、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1。发展普惠金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重点内容。现代金融体系的三个特征,是对当前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方向性定调,也是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相关精神的再度重申。

     

    现代金融体系的特征

     现代金融体系需要具有高度适应性

    高度适应性指的是金融体系能够使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情形,与当前经济结构转型、生产要素升级、供给侧结构改革等发展需求相匹配。现阶段,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未得到有效控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内经济已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对此,金融领域的主要矛盾也相应转变,需要克服的矛盾是金融供给结构性失衡(宗良和张思远,2019)2,即资金面本身的流动性较为合理充裕,但对于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高科技企业等群体的资金支持尚有不足;也有部分企业过度依赖金融产品投资,“脱实向虚”现象日益加剧。金融行业属于服务业,其核心宗旨之一是服务实体经济,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为了适应这些新的阶段性特征、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现代金融体系必须具有高度适应性。

    现代金融体系需要具有竞争性

    十九大报告提出,“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代化强国需要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体系,有竞争力的金融体系至少具有以下表现:一是微观金融机构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自我约束和发展能力;二是市场能够提供充分有效的金融供给;三是金融市场价格信号灵敏;四是金融机构具有较高的风险管理水平;五是金融监管要适应金融业发展变化(孙榕,2019)3。随着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竞争力”背后的含义也将与时俱进:深化完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制度;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银行的支持作用;贯彻落实金融扶贫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等等。

    现代金融体系需要具有普惠性

    现代金融体系的普惠性是扩大金融服务的涵盖范围,让需要享受金融服务的群体以合理的成本享受到金融服务。目前,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思路已经从“为富人精英服务”向“为全民服务”转变,从“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转变(马梅若,2020)4。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例如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多家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或贫困户的“过度授信”,这些企业和个人有可能滥用信贷资金、故意拖欠借款不还等,上述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现代金融的普惠性,核心是把金融资源配置到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让需要资金支持的群体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同时也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加强金融监管机构内部协调配合和金融监管机构与被监管机构联动配合,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现代金融体系的功能

    根据Merton和Bodie(2005)5提出的功能金融理论,现代金融体系具备六个核心功能:为交易提供清算和支付条件、为企业提供资金筹集和所有权分散的机制、服务于跨时空的金融资源转移、风险管理功能、为经济决策提供信息、提供一系列工具解决激励问题或委托代理问题6。

    为交易提供清算和支付条件

    清算和支付是金融体系提供的基本功能之一,安全、便捷的支付体系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运行效率,这是建设现代金融体系的必备条件之一。随着社会专业化的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科学技术在金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运用。例如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极大地便利了金融消费者的日常生活。目前,政府责任部门和支付企业正在积极探索第三方支付工具在医疗、交通、政务等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推进了现代支付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为企业提供资金筹集和所有权分散的机制

    金融体系的资金筹集功能,表现在金融机构可以动员、吸收全社会的储蓄资源,并将其配置给需要资金的团体和个人,促使投入的资金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体系在所有权分散方面的功能,表现在金融可以将无法分割的大型投资项目划分为若干小额股份,便于中小投资者参与项目投资。从公司治理角度而言,金融机构发放的借款可以视为债务契约,能够实现对企业管理层的监督和制约,促进公司治理结构不断改善。

    服务于跨时空的金融资源转移

    “金融资源转移”即资源配置,即为经济资源跨越时间、地域的转移提供方法和机制。对于投资者来说,由于项目信息不完全,难以掌握项目经营者能力和市场环境变化,以及项目前景分析困难等原因,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金融机构作为专业性的中介机构,可以对投资项目进行初步筛选和评估,随后根据投资者的个人能力和风险偏好,为其提供合适的投资项目。此外,金融机构可以引入保险等中介机构,设计共担风险机制,强化流动性风险管理,从而改善和提高社会资本投资配置的效率。

    风险管理功能

    风险管理功能,即为控制风险提供途径和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投资的不确定性随着投资周期的延长而增长,金融体系固有的风险管理功能是建立金融中介和投资人共担风险的机制,对投资风险进行交易和定价,减轻或规避投资人的风险,保护投资人利益。金融机构通过对风险进行交易、分散和转移,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改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并通过它保障社会经济健康运行。

    为经济决策提供信息

    信息提供功能,即为提供价格信号,使其掌握充足准确的投资信息,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就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投资者和筹资者)而言,他们可以获得各种投资产品的价格信息、融资方式的成本信息、以及影响价格的因素,为双方之间的后续交易提供基础。就金融市场的监管者(金融监管部门)而言,他们可以获得金融交易是否正常、合规等信息,为政府责任部门和人员参与金融体系、管理金融事务进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和帮助。

    提供一系列工具解决激励问题或委托代理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经济个体的目标和利益诉求存在很大差异,这是激励问题或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就金融体系而言,可以通过股票、股票期权等自身独有的功能解决激励问题。以企业为例,金融机构通过金融中介的角色,让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持有股票或股票期权,将企业管理层和员工自身利益和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促使他们更加关注远期的未来利益。这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一种策略,也能激发管理层和员工的的主观能动性。

     

    发展普惠金融与现代金融体系

    普惠金融强调的是“普”和“惠”,前者关注金融服务的普及性,强调金融服务要覆盖到农村地区居民、贫困人口、中小微企业等群体;后者关注金融服务的成本,强调以合理的、可以负担的成本为需要金融服务的个体和法人提供金融支持。普惠金融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普惠金融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内在要求。

    发展普惠金融能够推动支付和清算系统的发展

    在我国部分偏远地区,金融服务覆盖率仍然较低,少数个体仍没有正规的银行账户,无法实现资金收付等基本操作。目前,普惠金融正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扩大金融服务覆盖的范围,为更多的农村地区居民、贫困人口等群体提供金融服务。例如用户在手机APP上填写申请信息,即可完成银行账户开立,银行卡则通过邮递方式寄送;收到卡片后,用户可以开通云闪付等功能,实现手机支付、手机收款、手机转账,从而获得正规金融服务。随着普惠金融覆盖的群体不断增大,对构建更加完善和发达的现代支付清算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展普惠金融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提供资金筹集功能

    普惠金融的另一个关注群体是中小微企业,着重点是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目前,各个金融机构已经推出了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多种普惠金融产品,包括小微贷、普惠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为其开展生产经营提供了资金保障。此外,中小微企业的公司治理状况相对较差,金融机构发放给中小微企业的借款可以视为一种债务契约,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企业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促进公司治理结构不断改善,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发展普惠金融能够有效配置金融资源

    对于个体而言,发展普惠金融可以将其纳入到金融服务的范围之内,金融机构根据其个人信用情况、风险偏好等信息,为其提供合理的金融产品,防止其涉入风险过高的金融服务,减少和降低个人的投资风险。为农村地区居民和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本质上是金融机构发挥资源配置职能的体现,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发展普惠金融将资金配置给具有核心技术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为其提供资金保障,对于技术老化或处于生命周期末端的企业,则逐步减少资金支持,迫使其推出或转型,这是“去产能”和供给侧改革的措施之一。

    发展普惠金融能够提高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能力

    普惠金融的对象主要是农村地区居民、贫困人口、中小微企业等,这些群体的信用记录相对较差,或者缺乏信用记录,因此金融机构和投资人需要建立并完善风险共担机制,把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作为长期工作之一,同时要避免潜在不良借款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具体而言,金融机构可以实施“严控主观风险、适当责任减免”的原则,对滥用资金、故意拖欠借款等行为不当的个体和企业持零容忍态度,对的确有还款困难,并且非主观意愿不还款的个体和企业,适当免除其违约责任,共同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提高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能力,并保障社会经济的良好健康运行。

    发展普惠金融可以为经济决策提供信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在所有企业中的比重相对较大。普惠金融的对象包括农村地区居民、贫困人口、中小微企业等,因此,开展普惠金融工作,必然要对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和中小微企业有所了解。金融机构通过走访、调研、查阅等方式,可以掌握到第一手信息,金融机构可以使用这些信息,对目前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进行改进,以便更好地服务农村居民等群体;金融管理机构也可以利用金融机构提供的信息,判断目前的金融交易是否正常合规,为进行经济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结 语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现代金融体系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吴晓求等(2020)指出,我国所构建的现代金融体系应以市场为主导7。未来的工作方向,应进一步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继续推进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同时加强联动机制建设,维护良好金融秩序,营造诚实守信金融生态环境,防止普惠金融过度发展带来的潜在风险。

     

    注释:

    1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 http://cpc.people.com.cn/n1/2019/1106/c64094-31439558.html, 2019.

    2 宗良, 张思远. 开启健全现代金融体系新征程[J]. 中国金融家, 2019(12):34-35.

    3 孙榕. 打造有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体系——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J]. 中国金融家, 2019(12):32-33.

    4 马梅若. 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EB-OL]. https://www.financialnews.com.cn/pl/cj/202001/t20200123_175756.html, 2020.

    5 Robert C. Merton, Zvi Bodie. Design of Financial Systems: Towards A Synthesis of Function and Structure [J]. Journal of Investment Management, 2005, 3(1):6-28.

    6 Dwight B. Crane, Kenneth A. Froot, Scott P. Mason, Andre F. Perold, Robert C. Merton, Zvi Bodie, Erik R. Sirri, Peter Tufano.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M].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5.

    7 吴晓求, 许荣, 孙思栋. 现代金融体系:基本特征与功能结构[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20, 34(1):60-73.

     

    石豪骞,诺丁汉大学商学院(中国)普惠金融研究中心科研项目主管,宁波诺丁汉大学-宁波保税区区块链实验室金融科技分析师,研究兴趣包括公司治理、普惠金融、金融科技等。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财会月刊》《生产力研究》、Geo-Spatial Knowledge and Intelligence等期刊或学术会议,并参与多项省级、市级科研项目。

     

    (本文原载于《宁波金融》第48期“智库”)

     

     

     

    更多精彩报道详见本期新刊

     

    本期更多精彩

    智库

    【首席声音】

    ●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核心观点:展望与对策

    【普惠金融专栏】

    ● 现代金融体系视角下的普惠金融发展  

    【论衡】

    ● 打造港口大数据生态  

    ● 商业银行的数字金融发展研究

    【学吧】

    ● 单据的寓言(四)    

    【数据】

    ● 金融数据

     



    】【打印】【关闭】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现代金融体系视角下的普惠金融发展——宁波市金融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