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天然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基因,承担着助企纾困、保障民生的重要责任,做好普惠金融工作是中国特色金融政治性、人民性的具体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要目标任务,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9年11月,宁波获批创建全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力争三年内建成与“数字宁波”相适应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形成支持制造强市、服务民营经济及小微企业和助力乡村振兴的多元金融供给体系,实现融资、数字支付、风险防控和金融知识教育等四大普惠金融服务“全覆盖”。
时隔三年,一条集“大生态、大金融、增进性、集成性”于一体的数字普惠路径清晰呈现。
基于浙江数字化改革“一号工程”的先行优势,宁波注重推动产业部门数字化和金融数字化互联互动互促,突破政府部门之间的边界,以政府先导性带动金融市场创新活力,拓展金融社会民生服务属性和功能,形成了产政融协同、各方共创共建的普惠金融良好生态,积极构建内生互动的“大生态”格局。
宁波承载了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区域股权市场创新试点等改革实践,围绕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需求,宁波积极推动“银行+保险”“银行+证券”“银行+担保”等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突破了传统普惠金融范畴和金融业态边界,形成了全系统参与区域经济发展和政府服务的浓厚氛围,努力践行银证保联动的“大金融”理念。
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宁波尤其注重理论机制的“增进性”创新,将诸多改革从传统单一的产品服务创新转变上升为理论机制的创新,推进增进型金融改革发展。如宁波保险“揭榜挂帅”机制、公开市场交易机制以及创新评价机制等,就有效激发了金融改革创新的内生动力,使宁波数字金融创新能效和辐射更加宽广。
近年来,宁波集中力量建设了优质共享、服务综合的系统平台、产业园区、创新中心、人才基地等,不仅夯实了数字普惠金融基础建设,同时通过各类全国性访学、交流、实践、活动荟聚,打造资源融汇的“集成性”优势,为建设全国数字普惠金融创新高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隔三年,一套基于“甬金通”数智金融大脑的“一库两云三平台四功能+N个创新场景”体系已经建立,且正在不断完善。
据悉,眼下已经上线的“我要贷”“我要保”“我要上市”“我要办”等应用,不仅贯通了银证保等金融系统,同时也联通了政务服务,形成多部门互联互通;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设计信息查询、线上对接、精准获客、风险防控四大核心功能,形成贷前找客户、贷中查信用、贷后控风险的全流程融资服务体系;“中保科联”全国数字健康保险交易平台,服务覆盖城市达14个,连接医院1.6万家,服务人群超5500万人,形成健康保险交易支付结算“一次不用跑”的创新示范;“天罗地网”金融风险监测防控系统首创“互联网大数据+网格化排查”防控模式,构建国家、省、市、区县(市)、乡镇街道、社区、网格七级纵向贯通的数据汇集体系。
除此之外,在数字技术的引领下,普惠金融的产品、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惠企、便民、控险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普惠群体金融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目前,宁波已推出包括银税互动、快审快贷、外汇金管家等在内的90余项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移动支付和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已基本实现交通、医疗、商务、旅游等领域全覆盖;“新市民”“甬智贷”知识产权等融资服务场景重构了业务模式;“我要保”场景已上线“天一甬宁保”等10余项普惠型保险产品,服务群众超3000万人,“甬学保”成为全国首个普惠保险公开市场挂牌交易的产品;“上市一件事”、不动产抵押登记“全程网办”等场景则实现了金融服务向政务服务延伸。
随着多跨协同、各方共建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逐步健全,财政金融联动在全国首创“微担通”和“薪资保”“稳业保”“灵活保”产品体系;经信金融联动创新出了“伙伴银行”对接模式,借助园区“数字大脑”为入园企业提供全周期、全方位金融服务;外贸金融联动推广“甬贸贷”及“信用保险融资”模式,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增信帮助外贸小微企业获得无抵押无担保的融资支持。此外,基层探索创新领域亦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示范效应。
也是这三年,我市各项创新机制逐步成型。
据不完全统计,宁波已累计推出创新项目400余项,50余项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形成普惠及保险助力企业赋能减负的“宁波经验”、社会共建共治的“宁波解法”、惠民利民便民的“宁波样本”、防灾减灾抗灾的“宁波模式”,为全国、全省普惠金融及保险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
截至目前,宁波已有13项金融应用和创新上升为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如参与制定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 支付服务点技术规范》为全国助农金融服务点建设提供经验做法;自主制定的《宁波类金融科技创新标准化》《银税合作服务小微企业标准化》等被列为浙江省金融标准创建试点项目,形成示范引领作用。
下一步,宁波将继续遵循党的二十大精神,梳理提炼宁波普惠金融模式、经验,以“数字普惠”为特色,进一步深化普惠金融改革创新,推动金融理念、金融服务、金融管理的系统性变革和普惠金融理论提升,积极谋划宁波普惠金融改革由“试验”向“示范”提升。
一方面,完善升级“甬金通”、中保科联、普惠信用信息等数智金融平台,深化建设宁波市普惠金融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开发基于数据和信用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攻坚普惠金融服务,拓面推动设立企业征信公司,加强政务、金融等数据归集、共享及应用,夯实数字普惠金融基础建设。另一方面,立足宁波民营小微实体、外向型经济基础,拓展普惠金融服务产业链和服务深度;突破金融服务边界,推动金融服务向经济社会发展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融合渗透;同时,强化对扩内需、促消费等领域金融支持,提升绿色消费、居住消费、服务消费等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并积极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建设全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此外,争取引进设立普惠金融研究院宁波分院,发挥保险研究院功能,建设全国保险公司大学生实践基地,开展宁波普惠金融专题研究、人才培养、项目评估,形成一批科研成果,为普惠金融改革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撑;推动普惠金融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巩固和完善金融保险项目创新攻关、创新培育、协同推广、评估回溯、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全过程、闭环式机制;探索建立普惠金融政策制度、服务标准和评价机制,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理论机制创新。
(本文原载于《宁波金融》第62期“特别策划”)
更多精彩报道详见本期新刊
本期更多精彩
特别策划
创新引领 数字普惠金融 赋能宁波高质量发展
数字金融打头阵,普惠金融结硕果
科技赋能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
创新数字化场景应用 打造数字普惠新形象
科技赋能,惠泽小微
业技联创 以数字化助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数字活金融 普惠促共富
“甬”立潮头 奋跃而上
探索宁波特色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
探索数字化经营,赋能普惠金融
“e宅即贷”助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创新
数字化服务赋能普惠金融全景
数智普惠赋能共同富裕
无“数”不在优服务 “险”中求富惠民生
精准施策,靶向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