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全市金融系统在服务全市经济大局中实现金融业稳健发展、稳中提质,金融运行呈现“稳增长、降成本、提质效、控风险”的基本特征,金融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牵引作用进一步巩固。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224.3亿元,同比增长13.8%,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9.1%,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主要规模指标持续提升。9月末,金融业总资产突破7万亿元,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突破8.5万亿元,其中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3.98万亿元和4.56万亿元,同比增长9.5%和8%。新增上市公司6家,上市公司总数达150家。
前三季度全市金融运行主要情况
信贷供给总量宽裕,融资成本低位下行。贷款余额平稳增长。9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贷款增量2985.15亿元。融资成本持续下降。9月全市一般贷款利率和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分别低于全省0.48、0.21个百分点,同比分别下降0.53、0.55个百分点,让利实体成效显现。存款增势全省领先。9月末,本外币存款增量3213.49亿元,存款余额同比增长9.52%,增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二。
贷款结构持续优化,重点领域支撑有力。科技金融加速赋能。9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长27.19%,6支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完成备案。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投放居全省首位。制造业贷款增速企稳回升。9月末,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7%。民营小微精准滴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1.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贷款增速较半年度提高0.4个百分点;融资担保在保余额超600亿元。外贸领域靶向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拓展到外贸企业,累计放款1752亿元。
保险业务快速增长,“两器”功能持续增强。保费收入增速领先。8月末,我市保费收入增速18.75%,高于全国、全省9.4和4.7个百分点,其中新单保费大幅增长。保障功能进一步发挥。1-8月保险业赔付支出同比增长10.65%,高于全国平均2.94个百分点。累计推出分布式光伏保险等创新项目28个,扩面一般工贸险等惠民险种。
企业上市进程加快,直接融资快速扩张。企业上市稳步推进。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6家,数量居全省第二,其中奥克斯电气港交所IPO募资创我市企业境外上市规模新高。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达150家,总市值超1.9万亿元。直接融资快速扩张。证券市场交易活跃,辖区证券成交总额同比增长78.13%,新增直接融资同比增长31.93%。耐心资本稳步培育。累计设立“双Q”试点基金12支;上市公司参与光学、汽车产业链基金组建和天使基金扩容;完成并购重组61家次、规模81亿元。
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银行不良出清加快。前三季度不良贷款核销额同比增长54%,9月末不良率0.94%,显著低于全国水平。辖内无高风险金融机构,重大涉众涉稳风险保持稳定,非法金融乱象深入治理。
下步工作安排
下步,全市金融系统将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努力推动金融更好发挥托底、支撑与牵引作用,为“十四五”收官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强化扩内需金融支持。发挥信贷在促投资、扩消费关键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高质量举办四明论坛及“引资入甬”系列活动。加强企业上市辅导和资源对接,推进双Q试点。强化市场化利率自律机制管理,在保持利率稳中有降的基础上稳定净息差。
深化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落实落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争取更多政策性资金落地宁波。深化科技金融服务,做实科创平台“五专”服务机制。推动债券市场“科技板”再发力,力争发行主体增加、总量扩容。
持续优化金融生态。加强风险处置,守住“无高风险机构”底线;严厉打击非法贷款中介、非法代理退保、人伤黄牛等金融“黑灰产”。推进源头治理,协同开展防范非法金融活动专项宣传工作。推动商业银行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房需求。
(本文原载于《宁波金融》第77期“特别策划”)
更多精彩报道详见本期新刊
本期更多精彩
特别策划
【实践】
“甬”担使命 向“新”而立——写在进出口银行宁波分行十五周年庆之际
打好“科技金融”组合拳 赋能科技型企业成长与突破
“金融+”打造服务实体经济新范式
深耕科技金融沃土 驱动创新发展引擎
深耕实体经济 构建“金融+”生态圈
金融聚力 科创加速 “浦科贷”体系赋能区域科创企业
深耕科技金融沃土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深化“金融+康养”融合发展 赋能“甬有颐养”服务体系
从“贷款”到“赋能” “金融+”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
全方位、接力式金融服务 激活科创新动能
融资更融智:赋能甬企升级 助力乡村蝶变
做深做实科技金融大文章 赋能新质生产力
政策性金融赋能 助力科技企业破浪前行
【专家说】
高质量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六大变革
AI数字人助力保险业发展
【金融研究】
基金集群如何高效赋能科技型企业集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