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会员动态
    象山农信联社:“枫桥经验”焕新生,共享法庭拓新程
    来源:象山农信联社   时间:2025/4/18 10:26:12   编辑:宁波市金融业联合会   浏览次数:54    

    去年台风季,象山渔民老陈的渔船因灾受损,贷款逾期让他陷入绝境。如果走传统诉讼,他需辗转法院、律所、银行,奔波数月,承担高昂开销,甚至因征信受损断送生计。最终,通过象山农信联社与象山人民法院携手建立的金融“共享法庭”,仅用一小时连线法官、调解员,便达成分期还款协议。渔民老陈保住了渔船,也守住了信用。

    这场重生背后,是传统金融纠纷“耗时长、成本高、执行难”的困境突破,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法治金融领域的生动诠释。“枫桥经验”诞生于浙江,历经60余年风雨传承,从“小事不出村”的治理智慧,升华为“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的法治标杆。2022年,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推进金融“共享法庭”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共享法庭打造为金融纠纷化解的“终点站”。象山农信联社与人民法院携手建立金融“共享法庭”,以一站式解纷为笔,新“枫桥经验”为卷,将法治力量与渔乡烟火交织成基层治理的璀璨图景。

    数智破壁,让司法服务跨山越海

    象山农信联社金融共享法庭,以“一屏连线法官、一线直通法院、一码全程解纷”为数字化基座,构建全流程服务体系——调解指导、在线立案、云端诉讼、靶向普法等功能深度耦合,让法治力量穿透山海阻隔,直抵田间船头。在滨海渔村,渔民通过视频连线化解贷款纠纷,法官远程释法明理;在农业乡镇,果农扫码上传购销合同,在线固定电子证据;在产业园区,企业主指尖预约调解服务,同步获取风险预警。司法服务从“物理空间”向“数字场域”跃迁,从“远在天边”向“触屏可达”转变。

    多元聚力,让司法纠纷平波止澜

    共享法庭不仅是技术手段的嫁接,更是共治力量的融合。象山农信联社创新“网格员排查预警、调解员前端处置、法官后端赋权”的三级联动机制,形成“风险感知—矛盾疏解—效力确认”的全周期治理闭环。这种“业务未动、治理先行”“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法庭”的解纷新范式,让大量金融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前,真正实现“预警在网格、调解在基层、确认在云端”。截至2025年3月底,共享法庭共调解化解金融案件209件。当司法力量与行业经验深度协同,基层治理便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共治共享的生态进化。

    人心为本,让法治与民共生共长

    在传统金融纠纷处置中,冰冷的判决书往往成为横亘在机构与群众之间的高墙——数据显示,某市个人信用贷款纠纷案件执行到位率仅12.52%,执行完毕率低至4.64%。胜诉方拿着“法律白条”叹息,败诉方在生计困顿中挣扎。象山农信联社却选择以温情破冰:当小微企业主李某因资金紧张致贷款逾期时,象山农信联社不机械地启动诉讼,而是为其量身定制“分期还款+利息减免”的纾困方案。这种“人民至上”的价值坚守,让共享法庭的调解室从胜负分明的战场变为重燃希望的驿站,让金融纠纷真正实现从“结案了事”到“事了心和”的跨越。

    深化金融“共享法庭”建设,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伟大实践,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构建“大平安”格局的有力支点。象山农信联社从共享法庭起笔,继续书写“法治护航金融、金融反哺社会”的篇章,助力贯通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铺就法治中国的“最美一公里”。




    此文将由甬派“金融频道”转载发布




    】【打印】【关闭】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象山农信联社:“枫桥经验”焕新生,共享法庭拓新程——宁波市金融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