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的晨光漫过北仑郭巨街道福民村,落在姚女士家老宅的斑驳院墙上。“15万元贷款到账”的短信提示像一粒暖糖在她心里慢慢化开,原来是北仑农商行的“阳光宅基贷”帮她圆了多年的“安居心愿”。她的身后,施工队的钻机正“突突”作响,一点点钻进这片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
据了解,这座青砖黛瓦的老宅,是姚女士丈夫家族世代传下来的,但每到寒冬,北风总顺着窗缝往里钻,台风天更难熬,看着雨水从墙根渗进来漫过门槛,丈夫蹲在屋檐下叹气:“这房子怕是撑不住下一个雨季了。”翻新老宅的念头早就在夫妻俩心里扎了根,可翻新危房工程款像座小山,让计划一次次搁浅。今年7月台风过境后,老宅墙面又添了几道新裂,姚女士急得睡不着。就在这时,北仑农商行的客户经理敲开了她家的门。“姚大姐,您家的宅基地也能贷款!”客户经理递上的“阳光宅基贷”宣传册上,“宅基地融资”几个字让姚女士眼睛瞬间亮了。她反复确认“不用别的做抵押就靠这块宅基地真的能贷款吗”,得到肯定答复后,积压已久的焦虑像被风吹散了。没几天,15万元贷款顺利到账,施工队的脚步声成了她听过最踏实的“佳音”。
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浪潮里,“宅基地如何变‘活钱’”曾是悬在农户心头的难题。宅基地是农民的“根”,却因产权流通限制,长期是“沉睡的资产”。2025年5月,国家宅基地使用权融资新政落地,作为浙江宅基地改革试点的“先行者”,北仑农商行敏锐抓住政策窗口期,“阳光宅基贷”应运而生,硬生生打通了农村资产变现的“最后一公里”。
这款带着 “乡土温度” 的金融产品,彻底跳出了传统农贷 “一刀切”的窠臼。它不像传统“按户定额度”,而是通过“基础授信+产权溢价+信用浮动”三维定价体系,给每一块宅基地“量体裁衣”。根据地段、产权等参数,及农户信用情况,真正把“政策红利”精准滴灌到农户心坎里。更贴心的是,北仑农商行还推出了“按揭还款”“按月付息到期还本”两种模式,进一步减轻了借款农户还款压力,让农户贷得安心、还得省心。
从“沉睡的宅基地”到“流动的希望”,从“忧居的焦虑”到 “优居的笑容”,“阳光宅基贷”贷出的不只是一笔笔工程款,更是乡村蝶变的“新动能”。如今,在北仑的更多乡村,越来越多农户正计划通过此类贷款,把“旧宅”改成“新家”,让“老宅基”长出“新生活”。
今后,随着制度完善与实践深化,“阳光宅基贷”必将成为城乡融合的“纽带”、共同富裕的“推手”。北仑农商行也将持续带着“乡土情怀”,把金融活水引向更多田间地头,让每一块宅基地都能承载 “安居梦”,让每一户农民都能在自家屋檐下,笑着谈收成、盼未来。
通讯员|胡松涛 都翰
编辑|周梦佳 葛晓艳
审核|崔凌琳
此文将由甬派“金融频道”转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