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积极响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号召,宁波通商银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主责主业,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在支持消费提振、保障民生需求、服务特殊群体等方面实施一系列惠民利企举措,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聚焦惠民便民
助力消费提质扩容
宁波通商银行持续关注老年客群金融需求及对储蓄存款的配置偏好,开发上线“随心存”个人存款定投产品,满足其按月定存、补充养老的实际需求,助力老年客户实现长期储蓄资产的配置布局。同时,推出“敬老金”电子存单,通过线上礼赠功能,有效解决老年客户往返网点办理业务的不便,延伸金融服务触角,体现数字时代的金融温度。
在消费金融领域,宁波通商银行积极落实金融监管总局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要求,持续拓展绿色家居、留学教育、文旅出行等民生场景的消费融资服务,提升消费融资的可获得性与便利性,并且提高个人消费贷款支付金额上限,延长贷款期限,有序开展续贷和纾困工作,切实减轻居民还款压力,为提振内需注入金融活水。
深化助老助残服务
传递金融温暖
宁波通商银行积极推进适老化改造,升级硬件设施,优化服务流程。网点设立老年爱心窗口、绿色通道和无障碍设施,配备老花镜、轮椅、血压仪等便民设备,并推广一对一智能机具指导等人性化服务。针对行动不便或书写障碍的客户,提供上门服务、远程视频办理、签字框工具等暖心举措,真正实现“服务多跑路,客户少跑腿”。
线上服务同样体现“适老”与“普惠”理念。智慧银行推出“老年版”界面,放大字体图标、增加语音导航与“一键求助”功能;手机银行上线“特别关怀版”App,帮助老年人轻松享受移动金融服务。柜员通过移动终端实现“厅堂随时办”,上门服务团队打破物理限制,累计提供账户激活、密码重置等上门服务超3000次,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更贴民心。
同时,宁波通商银行创新推出“通商会客厅”零售品牌,常态化开展老年客户喜闻乐见的沙龙活动,将金融知识普及、防诈风险提示与情景模拟相结合,帮助老年群体提升金融素养与风险防范能力。2025年以来,已累计举办289场活动,超5000名老年客户参与。
赋能实体经济
护航小微企业行稳致远
宁波通商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金融监管总局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以总行党委为决策核心,将两增两控、普惠涉农等指标纳入重点项目,结合单列信贷计划、实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制定专项奖励方案、倾斜货币政策工具额度分配等形式,强化战略业务信贷资源保障。
在差异化服务方面,通过“三金”战略业务加快服务普惠金融等领域,构建“园区金融+”综合服务模式,拓展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国际业务等服务维度,针对不同园区产业特点配套专项产品组合,形成覆盖企业成长全链条的金融支撑。积极探索服务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新模式,针对金融服务中的“卡脖子”问题,结合融资企业特点进行产品创新,推动科创金融与供应链金融融合,推广订单融资、设备买方信贷等产品。同时积极拓展特色业务模式,推动知识产权融资、政策性融担合作等服务,开辟绿色审批通道,提升融资效率。
在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方面,主动加大外贸领域信贷支持力度,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保障,在宁波市财政局、各级监管部门的指导帮助和宁波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全程支持配合下,以“快速、有效、简便”为服务准则,成功落地全市首笔“薪资贷”,为对美出口企业注入金融活水。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结合供应链金融模式延伸核心企业信用至上游民营小微企业,凭借应收账款快速融资;推出全线上化“惠抵通”“乐业通”等产品,实现扫码申请、签约、用款,大幅提升普惠客群服务体验和获贷效率。
未来,宁波通商银行将持续深化“金融为民”实践,在惠企利民、助农振兴、救灾纾困、服务外籍人士等方面探索更多创新举措,以更便捷、更温暖、更高效的金融服务,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让金融政策更好惠及千家万户,助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讯员|史玲燕
编辑 | 周梦佳 葛晓艳
审核|崔凌琳
此文将由甬派“金融频道”转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