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监管之声
  • 监管之声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构建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体系
    来源:中共宁波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时间:2024/11/18 16:47:07   编辑:宁波市金融业联合会   浏览次数:201    

    金融与科技是经济发展两大重要引擎,高水平科技创新需要金融体系的鼎力支持。

    近年来,全市金融系统奋进笃行,积极探索科技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的新机制与新模式,实现“科技-金融-产业”良性循环。

    深化科创金融“四专”机制体制变革

    围绕科创企业“强专业、轻资产、高成长、高不确定性”等特点,积极探索相匹配的商业运作模式,推广专业化、定制化科创金融模式。一是专营机构。目前全市已设立9家科技专营机构(支行),投放的科技型贷款余额占全部科技贷款比重超过五分之一,如宁波通商银行成立全市首家“人才银行”,另有40家专业保险科技公司。二是专业评价。转变传统审贷思维,建立科技企业创新能力专属评价体系,将科技企业成长性、持续经营能力、融资计划等作为重点关注内容,建立科创金融专职审查审批机制。三是专项规模。鼓励银行机构优先保障科技企业贷款投放,提高科技企业贷款占比。如杭州银行宁波分行规定科技支行科创类贷款余额占比不得低于60%,科创类信贷客户占比不得低于70%。四是专属考核。健全科技企业尽职免责机制,提高科技型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激发基层营销人员服务科创企业活力。例如,农行宁波市分行对科技支行绩效考核以三年为周期,中行宁波市分行对科创金融不良容忍度提高为不高于平均不良率3个百分点。

    推进科创金融“四大”融资方式变革

    立足科技型企业成长特点和实际需求,积极拓展“投、贷、股、债、保、基”等综合资金供给模式,形成支持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多样化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一是主体融资变革。针对人才,推出“海高贷”“甬创贷”等信贷产品,最高额度可达1000万元。针对技术,大力发展专利权、著作权(版权)、商标权等质押贷款,截至6月末,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134.78亿元,较年初增长11.03%。针对企业,如“专精特新”主体,推出“科创e贷”,利率最低3.7%。二是增信方式变革。推广“银行+保险”模式,由保险机构为科技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政、银、保逐笔平行共担,且无赔付封顶的模式。政府端风险共担比例不低于20%,保险公司共担比例为40%-60%。创新“银行+风险池”模式,目前全市已建成14个子风险池,总规模10150万元,可为创新型初创企业提供10亿元的无抵押无担保贷款。三是金融工具变革。支持银行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稳妥推进“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新模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一体化资金支持。创新“财政+金融”模式,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落实利息补贴,提高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加大科技企业融资支持。如我市推出“智创担”,建立健全“白名单+风险分担”机制,截至3月末,“智创担”已发放11户,担保金额1.27亿元。四是直接融资变革。出台市级层面首个支持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力度居全国第一梯队,加大力度引导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获批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私募基金综合研判会商等三大国家级试点任务,同步还在向中国证监会争创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进一步构建完善基金产业“募投管退”全链条服务体系。截至8月末,全市共有在中基协备案基金管理人620家,管理基金55090只,基金规模6697.23亿元,均居全国36个省(市)第7位。

    做好科创金融“四类”服务领域变革

    打破金融服务局限于融资的传统路径,推动金融服务扩面,跳出金融看金融,加大对企业培育、项目引进、人才安居等创新要素支撑,实现金融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良性互动。一是突出孵化“重培育”。建设科技金融孵化园、金融创投中心等,为初创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孵化+产业+辅导”一站式综合化服务。如宁波通商银行建设的科创孵化基地,积聚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科创企业和投资机构,总面积6000平方米,免房租免物业,已入驻国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科创企业12家。二是突出招商“引项目”。打造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区,引入金融科技实验室、金融科技子公司等项目,推动金融机构运用技术创新反哺科创企业。如我市鄞州保险科技产业园——全国首个保险科技产业生态基地,已引进培育一批保险科技机构和相关保险全产业链生态,目前已集聚保险科技企业150余家。三是突出住房“留人才”。在科创企业集聚区“筑巢引凤”,构建分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安居保障体系,确保科创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如建行宁波市分行拟在甬江科创区打造人才公寓,并根据需求匹配个性化金融服务。四是突出数智“增信用”。搭建科技型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信用信息档案,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一站式的融资服务。如我市正在打造的“甬金通”数智金融平台,汇集26个部门数据形成9个数据主题库,上线4个模块共25个子场景应用,开发了330个数据模型,助力科技型企业精准画像。

    强化科创金融“四项”保障方式变革

    围绕科技企业初创设立、产品研发、专利保护等全过程全链条,强化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为科技企业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一是保初创风险。着眼于科技型企业创业过程,推出国内首个“创客保”保障项目,对因投资创业失败的初创期企业,一次性给予3个月生活补助,每年为23家众创空间、700余家小微企业2000多名创客提供风险保障。二是保研发风险。着眼于科技型企业研发过程,深化实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等保险产品。截至2023年底,宁波市共有174个项目获得首台(套)保险补偿,资金2806.7万元,累计投保装备价值11.6亿元、涉及保险费3478.1万元。三是保侵权风险。着眼于科技型企业生产、销售环节,深化知识产权保险创新试点,为易成为专利侵权潜在目标的单项冠军等企业提供风险保障。目前已为506家企业的2943件商标和1055件专利提供保障额度3.7亿元。四是保成本风险。着眼于科技型企业融资成本下降,通过“政府+银行+保险”三方资源协同,财政进行保费补贴,对贷款利率和保险费率设置政策指导线,切实减轻科创企业融资负担。

    下一步,全市金融系统将按照省委三个“一号工程”要求,以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为目标,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以构建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为主线,突出金融供给侧精准发力,协同推进自主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科创金融政策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和风控体系,为我市加快建设新时代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金融保障。




    (本文原载于《宁波金融》第71期“特别策划”)


    更多精彩报道详见本期新刊

     本期更多精彩

    特别策划

    【综述】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构建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体系

    【实践】

    向“新”而立,赋能科创“加速度”

    书写科技金融新篇章,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深耕“五大赛道”,打造金融“新引擎”

    金融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向“新”求质

    增强金融向“新”力,书写科技金融大文章

    下好“三步棋”,赋能科技型企业向“新”提质

    深化科创金融实践,赋能新质生产力提升

    写好科技金融大文章,让新质生产力澎湃涌动

    保险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锻强数智化服务能力,助力企业抢抓发展新机遇

    【他山之石】

    城市链接:科技金融互鉴共进 

    【金融研究】

    让知识产权保险全方位护航企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打印】【关闭】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构建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体系——宁波市金融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