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莹磊
市金融顾问
大成(宁波)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资本市场部主任
在全球化纵深推进与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已步入快车道,成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途径。据最新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1922亿美元,同比增长8.4%,占全球总额的11.9%,连续十三年位居全球前三。在这一进程中,以宁波为代表的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的民营企业表现尤为活跃,投资规模显著扩大,投资结构显著提升。
然而,企业出海并非一帆风顺,其中隐藏着诸多法律风险,涉及国内审批、东道国政策、国际规则以及企业自身合规能力等多个维度。忽视这些风险,很可能导致投资受阻、资产损失甚至法律纠纷。本文从国内审查、东道国运营与系统性策略三个层面,对企业出海法律风险展开分析,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ODI备案的流程与风险
企业开展境外投资,首先须完成国内主管部门的核准或备案程序,否则将面临资金无法出境、利润难以汇回、甚至行政处罚等多重风险。当前,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Overseas Direct Investment, ODI)需经过发改委、商务部及外汇管理局的核准或备案,具体监管强度视投资金额、行业和目的地而定。
目前,大多数企业只需要提交ODI备案的申请,但如果涉及敏感行业(如限制类/禁止类行业)或敏感国家/地区的项目,无论金额大小,均需提交商务部、发改委进行核准。
需要指出的是,在全球布局的时代浪潮下,ODI备案已非单纯程序,而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合规基石与风险屏障。透彻理解政策红线、精准评估自身条件、严格遵循备案流程,这是企业合规的第一步,走稳方能赢全局。
反之,企业若未依法办理ODI备案即进行境外投资,将面临多重风险与惩罚,如资金流动限制(无法通过银行合规汇出投资资金,境外利润也难以合法汇回境内),返程投资受阻(境外子公司无法合规返程投资国内,直接影响搭建红筹架构等海外上市路径),错失政府支持(无法申领诸如重点境外投资项目补贴、应诉境外知识产权纠纷、“两反一保”补贴等在内的政府境外投资相关补贴、奖励),甚至还可能面临禁止未来境外投资等严厉惩戒。
多重风险交织的合规困境
企业在境外投资和运营过程中,需应对东道国在市场准入、劳动用工、知识产权、环境保护、数据合规、反腐败等多方面的法律要求。
以市场与行业准入风险为例,?不同国家、地区在市场准入、行业准入等方面有不同的法律法规要求。例如美国通过《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扩大审查范围,涉及半导体、AI等敏感领域。国内企业出海前,如不能全面了解目标市场的具体要求,可能会因不了解或误解当地法规而导致违规行为。
对此,笔者建议,企业在出海前,应详细研究东道国负面清单制度,以及目标市场的市场准入和行业准入法规,必要时可寻求专业法律机构的帮助,避免因合规盲区导致投资计划受阻。
以合规性风险为例,赴境外投资的企业需要了解并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法规,了解诸如知识产权风险、劳动与雇佣风险、环保合规风险、数据风险,甚至是反腐败与商业道德合规风险等。如果企业违反了当地的法律法规,不仅会面临法律责任,还可能遭受声誉损失。因此,在投资前,企业应做好尽职调查,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协助处理相关法律问题。
以商业运营法律风险为例,企业出海主要为了商业运营,但在商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风险,笔者对此进行介绍,并提出合理建议。
对于合同与争议解决风险,如预收款、争议解决方式等,企业需了解并遵守目标国家的合同法律法规,确保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和严谨性。在签订跨境合同时,应寻求专业法律机构的帮助,确保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明确争议解决方式和程序,建议在跨境合同中明确选择国际仲裁(如HKIAC、SIAC)作为争议解决方式,并设置阶梯式纠纷处理条款,以高效化解跨境争议。
对于汇兑管制风险,企业需合理运用财务工具,比如国内人工和原材料采用人民币支付,国际采购采取美元支付;也可以采取财务工具的对冲,比如购买一些货币的期权和期货;合理预期汇率情况,比如预期人民币升值,可以采取应收账款买断等方式来避免汇率的损失;有些国家,如伊朗、巴西、韩国等国家的货币都不稳定,可以选择人民币、美元、欧元等比较稳定的货币进行结算;企业要学会采取法律手段防范风险,在签合约时把前述策略用法律条款的形式固定下来。
对于税务风险,企业则需了解并遵守东道国的税务法规,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定期评估其对业务的影响,并确保税务合规。
以地缘政治风险为例,笔者建议企业密切关注国际动态,建立地缘政治风险评估机制,定期评估目标市场的地缘政治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预案。同时,建议投保政治风险相关的保险,如政治险、出口信用保险转移风险,以避免或减少由此带来的损失。
构建企业出海法律合规体系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家法律环境和国际规则冲突,企业须跳出“一事一议”的应对模式,转向系统化、全流程的法律风险管理。
对此,笔者提出企业应对出海法律风险的策略如下:
1、企业内部组建专业团队,涵盖法律、税务、文化等多元背景,持续跟踪东道国的法律法规变动,如越南2023年更新的《外商投资法》实施细则;
2、企业内部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意识,确保企业能够及时识别、评估、应对各种风险,并将合规成本纳入投资预算(建议预留10%左右的年度预算);
3、深度调研目标国家的法律环境,做好对目标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的评估。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法律和商业环境,制定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营销和运营策略;
4、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律所、咨询公司)进行海外投资,提升决策科学性与合规性;
5、改变投资方式,实行海外企业本地化战略,并按目标国家的法律完善境外企业的治理结构与管理结构;
6、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降低企业对单一融资来源的依赖,以应对汇率波动等风险;
7、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并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可持续运营创造舆论与政策支持。
此文将由甬派“金融频道”转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