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召开“2024年金融支持宁波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过去一年,宁波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GDP同比增长5.4%。全市金融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有效贯彻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做深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全面深化外汇管理和服务,主要金融指标实现平稳增长,信贷投向重点突出,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为宁波经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金融总量平稳增长
2024年,我市深入推动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落地,在稳定信贷总量、促进信贷均衡投放的同时,注重盘活低效存量金融资源,推进利率政策有效传导,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4.2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较全国、全省分别高4.5个、2.2个百分点;全年新增贷款4453.2亿元,增量居全省各市和全国各计划单列市首位。全市金融总量实现平稳增长,融资结构持续优化。年内两次降准,在辖内释放长期资金350亿元,撬动全市可贷资金2800亿元。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5888亿元,其中,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约达76.1%。
高效落地金融增量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
2024年,人行宁波市分行根据人民银行总行和省分行工作部署,联合市委金融办和宁波金融监管局及宁波证监局,召开全市金融机构落实金融增量政策专题座谈会,协同推动政策加快落地见效。在推动全市融资总量保持平稳增长的基础上,强化利率政策传导落实,落细房地产金融政策措施,并顺利落地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
锚定金融“五篇大文章”,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2024年以来,人行宁波市分行多方协同,建立和完善“五篇大文章”政策体系,推进融资对接和服务创新,并致力于提升金融支持的力度、可持续性和专业能力。
在扩大科技金融服务供给方面,牵头制定科技型企业融资实施细则,引导金融机构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工具落地,引导金融机构抢抓政策窗口,开通绿色通道,实现对名单内企业和项目融资对接全覆盖。
在强化绿色金融服务保障方面,制定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实施细则,丰富绿色信贷多元化产品和服务,盘活涉绿权益价值,发挥金融市场功能,支持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促进更多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集聚。
在深化普惠小微金融服务方面,依托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优势,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深度融合;开展首贷户拓展、信用融资破难等行动;此外,落实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五大专项行动要求,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金融支持,有效盘活农业农村资源资产。
在探索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方面,聚焦我市“老有康养”工程重点领域,用好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同时深化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建设,加大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金融资源保障。截至2024年末,全市养老产业和数字金融贷款分别同比增长50.8%和25.1%。
着力优化支付管理和服务,支付便利性明显提升
2024年,立足宁波实际,根据“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总要求,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会同市委金融办等8部门印发《进一步优化宁波市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实施意见》,聚焦银行卡受理、现金支付、移动支付等重点领域精准施策,打通一系列涉外支付难点、堵点。其中包括持续改善支付受理环境,推动移动支付新应用加速落地;打造“1+6”支付便利化优质服务区等。
稳步推动外汇改革试点,稳外贸稳外资落实有力
2024年,我市深耕高水平开放“试验田”,不断丰富外汇政策供给,推动外汇服务升级。
一是落实落细外汇领域改革举措。包括聚焦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推动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扩面提质,15项试点政策顺利扩围至宁波全域,惠及1191家企业,并成功获评全国第五批自贸区“最佳实践案例”。落地全国首笔融资租赁母子公司共享外债额度业务;进一步优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创新“外综服+跨境电商”等外汇便利服务模式;稳步推进银行外汇展业改革试点等。
二是做优做好外汇为民金融服务。包括持续深化汇率避险“首办户”活动;继续拓展丰富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等。
人行宁波市分行表示,下阶段,将认真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持续优化融资结构,不断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推动全市经济稳进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