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金融智库
  • 金融智库
    新阶段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商业银行该如何发力?
    来源:   时间:2023/10/25 9:18:37   编辑:宁波市金融业联合会   浏览次数:171    

    市金融顾问、农行宁波市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 尹玉萍






    2023年9月2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发〔2023〕15号),明确了未来五年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其中重点关于优化普惠金融重点领域产品服务、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等内容为商业银行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宁波作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不断推动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切实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截至2022年底,宁波小微企业近50万户,个体工商户超70万户,占宁波市场主体总量的95%以上。作为宁波市场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普惠群体无疑是社会就业和税收的重要支柱,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冲破其发展桎梏是金融机构长期探索的课题。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各大商业银行持续深化改革,强化科技赋能,纷纷布局数字化转型发展,商业银行的发展理念、服务方式、管理模式和竞争格局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数字化赋能”,给商业银行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和成果

    普惠群体“量多、额小、面广、分散”,普遍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缺乏有效抵押物等问题,导致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时面临高投入、低回报、高风险的情况,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融入到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中,进一步拓宽了普惠金融服务的群体覆盖面,打破了普惠金融服务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更精准的定位普惠金融客群需求、提升银行的风控能力。

    (一)线上化产品不断创新。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接入工商、税务、征信、司法、海关等方面的数据,可实现对普惠群体的精准画像,从而大大降低银行的服务成本,提升审批效率和风控能力、加快普惠产品的创新效率。例如农业银行的“小微e贷”系列产品、建设银行的“小微快贷”系列产品、中国银行的“中银企E贷”等都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成果,线上产品已成为普惠信贷业务发展的“尖兵利器”。

    案例一:农行宁波市分行长期坚持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大力发展普惠金融,2023年创新推出“甬农e贷”产品,以实际行动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甬农e贷”是农行宁波市分行首个自主建模的线上线下全渠道经营项目,采用“本地数据+总行平台”业务模式,依托工商、政务、税收、社保、进出口、金融等大数据,搭建模型生成企业白名单,帮助小微企业实现快捷融资。

    在一次企业走访中,农行宁波高新区支行了解到宁波XXX建设公司因前期项目资金暂未收回,而新项目需要垫资施工产生了资金缺口。客户经理当即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了梳理,指导企业线上发起“甬农e贷”贷款申请。仅20分钟,企业负责人就收到了60万元贷款到账的短信。

    (二)线上化客户服务平台相继建立。近年来,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相继推出的“普惠e站”、“惠懂你”等应用程序或APP,都是商业银行通过应用数字技术,搭建融合全客户、全产品、全渠道、全流程的生态系统,可为普惠客户提供“一站式”“全天候”的线上金融服务,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金融需求,打破时空的局限性,实现线上线下业务多渠道协同。

    案例二:农业银行运用多重金融科技,为小微企业客户推出“普惠e站”专属线上服务平台,涵盖企业开户、普惠贷款等综合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全线上一站式贷款服务和在线精准测额等功能。农行“普惠e站”包括“我要开户、我要贷款、我要签约”三大核心功能,已实现企业掌银、门户网站、H5、微信小程序全渠道布放,延伸普惠金融服务触点,共建小微企业发展生态,成为业界辨识度较高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品牌。

    (三)数字化赋能“供应链”业务。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升级,各大商业银行积极推动数字化技术赋能供应链业务,将金融服务向产业链两端辐射,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基于核心企业与上下游链条企业间的真实交易,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类信息,挖掘核心企业及其多级上下游企业组成的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案例三:XXX建设有限公司是一家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类企业,为农业银行核心客户,为解决上游供应商融资难题,2022年企业通过应用农行供应链业务,成功获得授信额度1亿元。截至2023年6月末,已累计为该企业19家上游供应商融资超过3000万元。该供应链业务的成功开展,一方面有效满足了供应商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农行普惠贷款和普惠客户的快速发展。

    (四)数字化风控体系的打造升级。数字化技术打破了传统银行风控的手段和边界,通过数据赋能、算法驱动,提升风险识别、预警和处置效能,构建多维度数据建立风控模型,实现了风控体系由传统的抵质押物驱动转向与数字化驱动共同发展,大大提高了银行风险控制能力和效率。

    二、正视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随着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普惠金融业务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普惠金融在产品创新、风险防控、金融服务等方面面临着更新、更高的挑战。

    比如,目前市面上各大商业银行推出的线上化产品往往大同小异,线上产品创新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现有的普惠线上化产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信用类产品(主要由客户在银行的存款、结算、金融资产、纳税等情况核定额度)和抵押类产品(主要由客户提供的抵押物市场价值来核定额度,产品同质化程度高,银行产品对客户吸引力往往由贷款利率决定),缺乏本地化创新产品。银行产品往往由总行研发,对于宁波区域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满足程度较低,基于客户多维度数据的产品创新应用还存在局限性,普惠产品缺乏区域特色和场景化的创新。

    比如,数字化风控能力有待进一步强化。虽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升了银行的风控能力,但由于银行获取数据渠道来源有限且数据存在滞后性,难以全方位获取客户数据,对涉黑涉恶、隐性集团、空壳公司、中介办贷的识别能力仍有待提升,难以实现对风险的全面、精准检测,可见,风险管控能力仍是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核心关键。此外,线上化产品在推动普惠金融业务飞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导致不良贷款的快速增加,这也对银行的不良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银行的营销模式仍是以网点为核心,随着线上化业务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尤其是基层行普遍面临着管户压力持续增加,客户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我们需要正视,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发展给网点带来了大量客户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导致网点出现“存量客户管不过来、新增客户做不进来”的情况,营销服务跟不上发展速度的问题,这反过来制约了普惠业务的可持续性发展。数字化转型对银行员工学习新业务模式、新营销方式、新系统工具等以适应时代环境的加速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商业银行普惠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发展普惠金融是中国特色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在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受到压力最大的就是普惠客户群体,因此,商业银行必须不断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工作,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推进产品创新。一是加强数据在产品创新中的应用。推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必须加强数据库的“开源”工作,积极对接政府、监管机构、区域性融资平台、第三方公司等,通过多维度数据交叉验证对客户精准画像,提升客户评价的精准性。二是加快区域特色产品创新。针对现有产品的局限性,必须加强对适合本地化客户产品的创新力度,积极研发区域特色产品,推出满足不同种类、不同行业、不同需求客户的个性化产品,提升营销客群的覆盖面。

    (二)提升风险防控水平。依托科技和数据为关键要素,构建覆盖全客户、全产品、全过程、全渠道的风险防控体系,通过内外部信息,不断更新迭代产品,强化系统的贷前风险识别、贷中风险拦截和贷后风险管控,不断完善预警和贷后模型,增强风控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加快对普惠不良贷款的处置效率,及时化解存量风险,稳定普惠信贷业务资产质量。

    (三)建设与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数字化转型需要银行员工特别是基层行客户经理树立数字化经营思维,不断学习熟悉数字化产品、系统和工具,改变自身以往的作业模式和工作习惯。一是加快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招聘、岗位调整等形式,特别是加强对科技、营销人才的培养,组建一支普惠金融数字化人才队伍。二普惠金融数字化培训体系构建。加强常态化分层分类培训,针对不同阶段、不同能力水平的客户经理制定与其相配套的培训课程,实现业务培训全覆盖,打通普惠金融培训“最后一公里”。三是不断丰富教育资源。通过编写普惠业务培训手册、录制普惠业务培训视频等方式,不断满足员工的学习需求。





    本文在甬派“金融频道”同步发布



    】【打印】【关闭】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阶段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商业银行该如何发力?——宁波市金融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