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军
市金融顾问
国信证券宁波分公司财务负责人
数据资源入表有助于企业在财务报表中体现数据资产的真实价值与业务贡献,对于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更好地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俗称“数据二十条”),明确提出探索数据资产入表的新模式,开启了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发展。2024年1月1日,财政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正式实施,企业数据资源会计入表在实操层面正式落地。本文就企业数据资源入表路径及注意事项展开,致力于为企业开展数据资源入表工作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参考,促进数据相关企业增厚资产,提升价值,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企业数据资源入表实务进展
从上市公司2024年一季报披露的数据看,至少有卓创资讯(301299.SZ)、美年健康(002044.SZ)、海天瑞声(688787.SH)等18家A股上市公司将数据资源计入财务报表。这18家公司中,数据资源计入存货的1家,计入无形资产的13家,计入开发支出的6家,其中,两家公司报表无形资产和开发支出两项均有数据资源计入。尽管从入表公司占总公司比例、入表资产占公司资产比例等各个角度看,目前的数据资源入表还属于非常早期阶段,但数据资源入表已经成为现实。
数据资源形成无形资产(或开发支出)是比较常见的场景,以卓创资讯为例,该公司为客户提供大宗商品市场数据监测、交易价格评估及行业数据分析服务,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建立了由数据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团队和数据管理平台组成的数据管理体系,保障数据的安全合规、质量和价值提升,助力数据的产品化和商业化。此外,公司建立了信息标准化准则和信息规范,分析师基于公司成熟的方法论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整理、信息质检入库等工作,进行数据生产。自2024年1月1日起,该公司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数据资源开发成本(包括分析师为生产数据所发生的职工薪酬以及所必需的设备折旧、水电费等)进行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师一体化平台系统记录统计了分析师的数据生产工时,并对分析师发生的总成本进行拆分计入当月的数据资产成本。因其资讯服务、数智服务相关产品对数据的调用年限通常为1至5年,该公司选用了年数总和法按5年对数据资产进行摊销。卓创资讯依据《暂行规定》开展数据资源入表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是典型的数据资源计入无形资产核算的案例,对其他企业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为什么数据资源要入表?
数字化时代,数据不再只是一堆数字和文字的简单堆砌,它已经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之一。数据的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对企业、组织有着重要的商业价值,在决策支持、优化业务流程、推动研发创新、增强客户体验等方面都发挥着广泛的作用。过去的财务处理中,把企业获取、开发数据资源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支出全部进行费用化核算,计入当期损益,有时候并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真实的资产价值。一方面,数据资源入表后,企业的价值得到了更直观的体现,壮大了企业的资产规模,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另一方面,严谨的数据资源入表,也有利于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更客观地评估企业的价值、实力和发展潜力,做出更正确的投资决策,促进金融市场投融资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和更优惠的融资条件。企业应积极拥抱数据资源入表的时代变革,逐步探索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
哪些企业数据资源可以入表?
数据资产入表意味着拥有海量数据资源的企业有望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其真实价值和业务贡献,且数据资产入表在盘活数据资源价值的同时,也有利于展示企业的数字竞争优势,为企业开展投融资业务提供依据。拥有大量数据资源的金融科技企业、智慧城市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制造业企业、能源企业、医疗健康企业、数据交易平台和科研机构等相关企业均可以积极开展数据资源入表工作,以充分发挥数据的潜在价值,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数据资源如何入表?
数据资产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企业通过各种传感器、设备、网络等渠道全面、准确、及时地采集原始数据后,通过数据去重、空值处理、异常值处理、格式转换等处理对数据进行清洗,消除数据中的错误、冗余和不一致性,然后以安全、可靠、可访问的方式进行数据存储,并通过数据转换、数据匹配、数据融合等技术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集成和整合,通过人工或自动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标记和注释,以便于后续机器学习算法的训练和应用,提高智能模型的性能。最终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为企业的业务决策提供支持,或应用于市场营销、产品优化、客户服务、风险管理等其他领域,实现数据驱动的业务决策和管理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从而实现数据资源化,并在此基础上按照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核算入表,形成数据资产,实现资产化、资本化的目的。
根据《暂行规定》和“数据二十条”等文件,结合资产确认一般理论和企业实践,数据资源入表的路径通常包括资产合规与确权、数据治理、预期经济利益的可行性分析、成本归集与分摊、会计核算、资产列报与披露等方面。
在数据资产的列报与披露方面,根据《暂行规定》,企业应在财务报表“存货”“无形资产”和“开发支出”项目下增设“其中:数据资源”项目,列示相关数据资源的期末账面价值。入表企业应当披露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估计情况及摊销方法,披露存货成本确定方法、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当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当期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以及计提和转回的有关情况,披露所有权或使用权受到限制以及用于担保的数据资源存货、无形资产,披露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的数据资源无形资产有关信息。具有重要影响的单项数据资源存货、无形资产应单独披露。入表企业对数据资源进行评估且评估结果对财务报表具有重要影响的,应当披露评估依据的信息来源,评估结论成立的假设前提和限制条件,评估方法的选择,各重要参数的来源、分析、比较与测算过程等信息。除此之外,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愿披露数据资源(含未作为无形资产或存货确认的数据资源)更为具体的相关信息。
企业应为数据资源入表做哪些准备?
数据资源入表是将企业具有经济利益潜力的数据资源确认为企业资产的过程,有利于提升企业对数据资源的价值认知,促进数据交易和数据开发利用,推动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但数据资源入表工作的政策性、专业性很强,企业既要充分重视数据资源入表工作,也要对数据资源入表保持足够的审慎态度,经过充分评估、论证后,依法合规、严格依据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严防数据造假与资产泡沫化情况的产生。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高度重视数据基础工作,加强数据资源盘点和数据资产的识别,全面梳理企业现有数据资源,建立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完善数据业务流程;二是强化数据治理,重视数据合规,根据企业数据业务流程和经营环境构建体系化的数据合规治理制度,规范开展数据确权、开发、保护等活动,确保数据来源合规、存储安全,促进价值创造,实现经济利益;三是建立企业自身的数据资产会计核算体系,完善数据成本费用归集和分摊制度,建立数据资产预期经济利益可行性分析和数据资产的价值评估模型;四是加强复合型财务人才的储备和培养,特别是既懂业务又懂数据、既懂法律又懂财务的综合性复合型财务人才。
本文在甬派“金融频道”同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