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金融智库
  • 金融智库
    【金融顾问有话说】银行业如何靶向支持民营科技企业?
    来源:   时间:2025/4/30 10:25:57   编辑:宁波市金融业联合会   浏览次数:15    

    洪诗茜

    市金融顾问

    建设银行宁波市分行科技金融中心总经理





    2025年伊始,以DeepSeek、宇树机器人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创新成果集中涌现,激活了全新的经济生态。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搭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强化金融资源向民营科创领域高效聚集,以多元化金融服务靶向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宁波各大银行积极响应,大力推动科技金融发展。

    不过,放眼当前,宁波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规模仍显不足,科创贷款占银行总体贷款比重相对较低,仅为9.06%。本文将深入分析科技企业面临融资困境的诸多原因,探讨银行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激活民企创新活力话题,切实推动宁波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何看懂科技企业?

    科技型企业具有轻资产、高投入、专业性强的属性,初期财务表现往往较弱,与银行重视财务报表、关注抵质押物的传统优质授信企业判断思维相违背。民营科技型企业各成长阶段需求与状况迥异,需要渐进式的金融服务和能伴其成长的耐心资本,这与传统银行供给又存在错位。

    笔者认为,银行要赋能科技企业,唯有先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扩大服务半径,提供差别化信贷支持。

    以建设银行为例,该行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在同业首创“技术流” “投资流”科技企业专属评价体系。其中,“技术流”围绕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考虑企业的创新成果含金量、专利密集度、技术转化力、创新增长和研发稳定性等方面建立量化模型,评估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投资流”则瞄准科创企业轻资产、重股权特征,以“股权”为切入口运用投资逻辑,并融合银行业信贷经营思路,提升综合评价水平。这两项评价工具维度互补、交叉验证,可进一步实现多角度全方位评价科技企业,弥补了银行传统评价体系侧重“政策流”“资金流”的不足,可有效提升银行对海量科技企业的识别能力,降低识别客户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宁波市A企业连续三年亏损,厂房靠租赁,设备为专用设备非合格抵押物,过往,这样的企业很难迈进银行的融资门槛。但该企业在建行的“技术流”中却被评价为T5(宁波区域排名前18%),“投资流”评分在全国细分行业排名前1%,所以建行上门拜访交流之后,基于该企业已获多家投资机构投资、产品为国内首创、已获订单,主动为其提供信贷支持,帮助企业解决了资金难题。

    如何搭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

    科技企业专属评价体系解决了看不懂的难题,但是如何构建适配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对内能调动队伍敢贷、愿贷、能贷的水平,对外能有适配的金融产品,同时又能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这才是实现科技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银行业金融机构需由总行布局,将科技金融服务作为重点战略,成立一把手挂帅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研究出台系列配套制度文件,引导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

    从分行层面来看,笔者认为,一要善搭架构,通过设立科技金融特色支行、专属团队、业务中心来强化多层级队伍建设,更好地统筹推动资源整合与条线协同。二要善定方向,要结合内外部政策要求,围绕热点领域和话题,明确年度实施方案和工作要求,指导全行做好业务落地。三要善用政策,聚焦科技企业推进痛点,要从尽职免责、增级增信、差别化考核、优化审批等方面,来全面调动队伍积极性,真正破解客户经理后顾之忧,鼓励营造良好营销氛围。四要善组产品,当前各银行机构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都有创新适配产品,不妨尝试围绕技术的全生命周期创新适配产品。譬如创新围绕技术的供给方(生产方,包括科技人才、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校)提供融资用于研发;围绕技术的需求方(使用方,主要是科技企业)提供融资,创新产品用于支付技术转让(许可)、成果转化的费用;围绕技术的服务方,为实验检测、概念验证、中试基地、企业孵化器等科创服务平台,提供平台建设贷款和运营贷款,支持平台服务科创主体。同时也要积极探索用科技服务科技金融,以数字化为引擎,利用大数据对企业进行画像创新适配的线上产品,为科技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资服务。 

    如何参与构建科技金融生态联盟?

    科技企业发展过程中,除了债权,往往更需要政府支持、股权融资、产业撮合等等。银行本身的客群基础就足够的大,政府、产业主体、银行同业、投资机构,如何整合各方资源,搭建科技金融生态联盟值得银行深入探索。

    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妨通过扩展朋友圈来积极构建科技金融生态联盟。

    一是政府、协会等朋友圈。要积极参与、充分了解经信局、发改委等部门各项政策机遇,做好信息的传递者,帮助企业获得各类政策支持;利用政府在金融机构、产业、协会等组织间牵线搭桥的平台与机会,主动加强分享交流。

    二是投资机构朋友圈。目前银行体系,不管是经营条线还是审批队伍对于细分行业的研究,一般没有投资机构更专业,因此银行十分需要借力投资机构对于细分行业的专业判断和研究,才能更为稳健的推动投贷联动合作。同样,如果银行债权可以跟进投资机构所投企业,尤其是一些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企业,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一定也有助力。

    三是产业链主朋友圈。在服务科技企业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科创能力很强、产品也很不错,但是企业的技术转化和市场推广并不理想。因此利用银行庞大的产业客群,帮助中小型科技企业链接下游产业主体,做一些产业上的撮合有时候比贷款更能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四是银行同业朋友圈。近期走访了不少成长期科技企业,发现一些共性特点,合作银行分散、单家贷款金额不大、用信率很高,资金使用计划多为研发投入、生产成本或者固定资产购置等。再分析财务报表,多存在短贷长用的情况,短期偿债能力较差。这类企业如果遇到经营不及预期,一旦出现某家银行续贷不及时,极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因此,在监管的引导下,依托同业联盟,可以通过“小银团”模式,暨几家银行组建银团贷款,结合企业实际资金需求给予适配的贷款产品和期限,统一同业策略,帮助企业优化债务结构、稳定资金链,真正保障科技企业不会因为缺乏合理的财务规划以及适配资金而中断经营。

    未来,银行的朋友圈还可向律师、会所、券商等机构扩展,旨在通过资源的整合、信息的整合、策略的同步,能够让服务的科技企业得到精准、有效、全面的综合服务。

    如何实现贷早、贷小趋势下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在当前息差快速收窄的过程中,3%左右的利率水平如何平衡贷早、贷小带来的风险成本以及资本占用,值得银行深入思考。除了传统的融资担保、保证保险、风险池增信之外,是否可以创新一种风险和收益能够匹配的模式,从而能服务覆盖更多的科技企业。

    这里可引入两种模式:一种是近几年在积极探索的投贷联动+优先认股权选择权模式,银行依托投资机构的专业判断,以投资额度定贷放贷,同时与借款人签署优先认股权协议,随着企业估值的增加,通过指定投资机构行权,来赚取除了债权收益以外的投资收益。另一种是正在探索的模式,笔者将其定义为风险债务,即针对那些评级较低、风险较大但缺少资金的科技企业,银行在借款初期按照成熟期企业给予优惠利率,但约定在企业发展达成里程碑条件后执行“远期利率”,采用利率前低后高模式,弥补银行前期承担的风险和成本。在此模式下,银行要动态监测企业成长指标,通过AI模型技术实时分析,逐步逼近更优的利率切换条件,在业务量增加和避免企业提前还款及转向资本市场融资之间寻求获益最大的平衡点。“初期让利+远期回报”模式将利率与企业成长挂钩,可避免传统贷款“一刀切”的问题,实现风险与收益同步变化,银行与企业“共同成长”。

    在破解民营科技企业发展问题的时代进程中,银行要提高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通过增强自身硬实力,拥抱宁波新质生产力发展浪潮,以平衡商业可持续与社会责任的长远智慧,撬动民企科创新动能,助力宁波民营经济涌现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此文将由甬派“金融频道”转载发布




    】【打印】【关闭】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金融顾问有话说】银行业如何靶向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宁波市金融业联合会